长安城西,金光门激战正酣,一名军士自延平门策马来报,称数十隋军突围而出,向终南山方向逃去。
李三娘听闻,勃然大怒,喝道:“你们是干什么吃的?竟然放跑了敌人!”
军士一脸的委屈,正想解释,李三娘劈头盖脸地追问:“逃跑的敌人是什么样的队伍?”
“回军帅,敌人全是骑兵,夜幕之下,看得不太清楚,似乎全都披挂明光甲,对方拼杀凶狠,陌刀锋锐,我们实在是……”
“够了!”
李三娘把手一扬,打断军士的话:“你回去告诉进攻延平门的周孝谟,若再放出去一个敌人,军法从事!”
看着军士疾驰而去的背影,李三娘陷入了思考之中——那支突围而出的隋军究竟是些什么人呢?是长安城中的达官贵戚吗?是驻扎延平门的守将吗?还是……
突然,李三娘想起夫君柴绍任太子千牛备身时,曾和自己聊过隋军的建制——朝廷设十六卫府,骠骑府及鹰扬府的将军为三品武官,可建卫队,着明光甲。
难道,从延平门逃跑出去的,是十六卫府之中的某个三品将军?可是长安城中除了阴世师的队伍,没有听说还有其他的军队啊!那么……那么,逃出去的会不会是阴世师呢?此人挖李家的祖坟,毁李家的宗庙,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,除了战死只有逃跑;而潼关已被封闭,东去的道路已经没有了,要逃也只能往关内逃……
如此看来,冲出延平门的必是阴世师无疑!
想到这里,李三娘既气愤又兴奋,气愤的是手下放跑了这个老冤家,兴奋的是知道了仇家的去向。
思索片刻,李三娘把头一抬,拿定主意,将队伍交给何潘仁和向善志,命令他们继续进攻已摇摇欲坠的金光门,自己则将马三宝召唤到身边,点了三百精骑,朝着终南山方向,风驰电掣地追去。
一追就是一夜。
清晨时分,李三娘带领人马跟踪隋军,进入了终南山的深处。
重峦叠嶂,岚霭缭绕,鸟鸣深涧,晨雾迷漫。
唐军搜索前进,大约两个时辰后,丛林的一处小溪边,只见几个火堆余烬未灭,散乱的马蹄印儿深深浅浅地向密林延伸而去。
李三娘扬起马鞭,准备继续追赶时,马三宝快步上前,拉住她的马绺,说道:“主子,从昨晚到今晨,我们一路追来,从行踪来看,我估摸着,敌人逃跑的去向,好象是长阳岭的一处官墅。”
“官墅?”
“呃,是这样的,五、六年前,我随柴将军进山围猎,柴将军曾去拜访过那宅子的主人,我们都在外面等候,也不知道对方是谁,柴将军后来也没有提及过;如果前面的敌人真要是奔那儿去了,可就麻烦了啊!”
“这是为何?”李三娘双目圆瞪。
“那处宅子建在长阳岭的山顶,从山脚而上,只有一条崎岖的小道可以通行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;若敌人先于我们上山,只要稍作防备,我们这几百骑兵,呃,无论如何是攻不上去的。”
“那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“主子,我想啊,咱们兵分两路,您带人继续沿路追赶,我另外带一些兄弟,翻越山岭,抄小道赶到长阳岭脚下,想办法截住这伙敌人。”
李三娘沉吟片刻,说道:“好,我拨给你一百人马,你若在山脚发现敌人已经上山,则原地待命;若发现敌人还未到达,则沿小道向我靠拢。”
“遵命!”马三宝松开马绺,带着弟兄们向前奔去。
……
傍晚时分,太阳西沉,晚霞满天。
李三娘一行不顾劳累,马不停蹄,一口气追到沙子沟,此处距长阳岭不到十里,终于,发现了从延平门逃出来的那股敌人!
避免打草惊蛇,李三娘让一名精干的校尉,带上几个得力的亲兵,弃马步行,借助密林的掩护,抵近侦伺。
小半个时辰,校尉回禀,前方三、四里处,隋军五十多人,正在休整,进水进食。
李三娘稍加思索,命令全体出发,保持静默,在山林中悄然潜行。
走了大约两刻光景,接近敌人的栖息地,只见数箭之外,林中人影晃动,对方隐约可见。
坐骑正低头吃草,隋军则三三两两地围坐一起,有的在啃干粮,有的仰卧小憩,有的相互闲聊。
中间一棵大树下,靠坐着一个脱盔披甲的人,正接过士卒递来的水囊,大口饮用,看上去像是这伙人的头目。
李三娘仔细观察,背靠大树的那人五十开外,虎背熊腰,长须及胸,明光甲护肩上,镶嵌金色虎头,一副高阶厚衔的高武官打扮。
正在疑惑时,只见一名小校跑到那人跟前,单膝下跪,抱拳拱手,指了指长阳岭方向,似乎在禀报什么。
那人点点头,站起来,对身边的几个军士交待了几句,须臾,数面“阴”字战旗立了起来,似乎要出发了。
果然是阴世师!
李三娘心中一阵狂喜,努力抑制住自己的兴奋,低声传命,刀剑出鞘,准备搏战。
隋军上马举旗,正要赶路时,突然,林中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,惊得飞鸟一群群地振翅冲天。
隋军大感意外,纷纷侧头察看,只见唐军的两百骑兵现身林中,朝他们飞奔而来!
隋军回过神儿来,纷纷抽刀拔剑,与唐军短兵相接,林中顿时铮铮四响,杀声回荡。
隋军果然骁勇!
尽管唐军乘马而战,来势汹汹,但隋军出手敏捷,刀剑锋利,以一挡十,逐次抵抗,掩护主将且战且退。
一柱香儿的功夫过去了,伤亡数十人后,唐军竟然没有占到上风!
然而,隋军骑兵也陆续倒下,不断减员,阴世师见状,大喝一声,挥舞长刀,左劈右砍,一连挑翻七、八个前面的唐军,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来,然后狠抽几鞭,带着余部策马疾进,向长阳岭奔去。
刚跑出数百步,只见长阳岭方向又冲出一支唐军来,举着长刀短剑,高声呼喊着,迎头而来,挡住了去路。
队伍最前头,马三宝身先士卒,挥舞陌刀,大步奔来。
又是一番激战!
马步夹击,阴世师前后受敌,幸存的军士拼尽全力,刀来槊往,鲜血四溅,铠甲破碎,刃口卷曲,双方的士卒又倒下一片。
不到一刻,眼见手下人马所剩无几,自己已经陷入绝境,阴世师自知不免,“刷”地一声,在马上抽出腰间佩剑,抬起手来,准备抹向自己的脖子。
百步之外,李三娘眼疾手快,一看阴世师要自刎,立即抓起鞍上长弓,搭箭便射,“嗖”地一声,飞矢凌空而去,正中阴世师的右臂。
阴世师惨叫一声,佩剑脱手,身体重重地砸向地面,唐军士卒见状,蜂涌而上,摁倒阴世师,抓住手脚,用绊马绳把他捆了个严严实实……